简历“注水”不能全怪大学生

才干屋 人气:5.03K

今年,不少用人单位反映:“以前毕业生多在简历中突出‘担任过多次学生干部’、‘获过多项校级奖励’,而现在,相当一部分应届生认为招聘单位很重视实践能力,因此开始在实习经历上大做文章。”因为同学的建议,某应届生在简历中写上了连去都没去过的实习单位,而某大公司在粗筛简历的过程中,发现近三成在实习经历中“注水”。

简历“注水”不能全怪大学生

目前,“注水”简历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些求职者进入职场的“敲门砖”。为了增加找工作的砝码,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胜,不少求职者不惜牺牲诚信为代价,在简历上弄虚作假,并且像传染病一样,在当前的求职市场中“传染”开来,甚至有人说:“简历不作假,典型一大傻”……何以如此?

现在,有些用人单位为了给自己“贴金”,往往招聘时要求的条件比该职位实际要求的条件高得多,不仅希望被聘用的大学生学识渊博、扎实,而且还要求他们英语、电脑等样样精通,并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。鱼与熊掌尚不能兼得,在要求他们学识渊博的同时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,这可能吗?很显然,用人单位过分夸张的用人要求,为大学生在简历上作假提供了现实土壤。

另一方面,吊诡的是,用人单位嘴上说重视实践能力,却不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。现在大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,主要是因为单位怕实习生的到来会干扰正常的工作进程,增加管理或运营的成本。更何况实习还牵扯到安全、报酬等问题,尚在学习期的实习生也不可能为企业带来太大的效益,因此大部分单位对接收实习生没什么兴趣。真正的实习制度建立不起来,大学生去哪里找那么多实习经历?

还应该看到,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,各种招聘会都是人满为患,人才招聘会,几乎成了用人单位的“简历收集会”,有无面试机会,几乎就看你的简历写得怎样了。这种重文凭、重资历的人才选拔方式,促使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为了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,不惜拿诚信作代价,“打肿脸充胖子”,通过造假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。

从伪造获奖证书、捏造干部经历到伪造实习经历,反映了用人单位关注的价值取向变化,也折射出大学生在应对这种变化时的无所适从。在“丛林法则”当道的今天,我很难过分去指责大学生的堕落,因为如果要为一个饭碗而争破头,谁也不敢担保自己会使出什么怪招。在用人单位的苛刻与求职者的狡黠之间,很难说清楚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,说白了,大家都在玩“潜规则”而已。

简历“注水”固然有一万个不对,但光把板子打在学生身上是不公平的。医治大学生应聘作假的“顽疾”,一方面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,另一方面则需要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观,同时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制度,拓宽大学生的求职渠道,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。